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长株潭 > 长沙

长沙经开区“出圈”三部曲

奔跑的小马 2021-09-20 00:40:26 阅读:3201 来源:36氪湖南 /wendy 分享:

提要从力量之都,到“网红”区块,长沙经开区出圈的秘诀在哪里?

来源丨36氪湖南  文/wendy

三高四新,经开画卷。

说起工程机械、制造业,大部分年轻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传统、枯燥,但近年来,长沙经开区运用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探索新技术的应用等创新手段,成为园区创新推进智能制造的标杆,“网红”气息浓郁。

“两区叠加”背景下,今年金秋的长沙经开区,显得分外好看。

就在今天,为着力展现“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新成果,长沙经开区区块建设一周年政策发布会举行。会上,全面展示了“6+10”制度创新案例经验,重磅发布了区块惠企政策100条,宣传推介了一批区块重大功能性平台。

一周年。“1”是起点,也是高度,昭示着勇夺第一的决心。

去年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长沙迅速出台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长沙经开区区块,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块,则开启了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征程。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力量之都,到“网红”区块,长沙经开区出圈的秘诀在哪里?

一、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本

长沙经开区的历史,得从1992年说起。

1992年,长沙经开区的前身星沙开发区成立;

1997年4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长沙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星沙高新科技工业园;

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商务部直接指导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

2018年12月,首次进入《2018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前30,排名第20。

长沙经开区的发展脉络很清晰,现在看来也十分具有前瞻性。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长沙经开区牢牢地把发展制造业,抓在了手里。

经过近30年的沉淀,长沙经开区成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标杆,其产业格局由以前的“两主一特”(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成长为工程机械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新一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和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产业的“五大产业”。

提到发展,总有人说这个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诚然,园区处于湖南省会长沙的东部,西边是长沙市主城区,东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南边连接长沙高铁枢纽、国际会展中心经济圈。交通脉络上,有四条高速大动脉纵横交错,京广、京深、沪昆、渝长厦快速铁路都在这交会,长沙地铁3号线贯穿整个区域,低速磁悬浮列车联通南北,基本上20分钟就能到市中心、机场、高铁站。区位优势确实是得天独厚了,所以长沙经开区在很早以前就被评选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

长沙经开区具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厚实、平台资源优越的特点。作为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条最为完备的园区,长沙经开区拥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集团,以及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中联工起等一批头部企业。也因此,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昵称:力量之都。

长沙经开区

8月,“工程机械湘军”发布半年报,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

202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671.28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100.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47%、17.16%;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424.49亿元、归属净利润4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25%、20.7%;山河智能,营业收入68.87亿元,同比增长57.24%;归属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33.36%;铁建重工,实现营收48.65亿元,同比增长54.07%;实现归属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长28.65%。

自2016年下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复苏以来,湖南工程机械“的四大金刚”一直都在“创历史同期最佳业绩”。与国内其他行业企业比,无论是营收利润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工程机械湘军”都齐刷刷跻身第一梯队。

种种成绩,是过去近30年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的新起点。

二、以科技创新为要 

目前,湖南将“三高四新”战略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湖南发展的行动纲领。

湖南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实际上也离不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2021年6月2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长沙经开区作为长株潭一体化的主要战场,作为长沙片区面积最大、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块,发力“五大产业”,创建“五好园区”,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发挥着“领头雁”作用。

长沙经开区也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打造三个高地,奋进两个率先,加快“两区”高质量发展。

对于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而言,核心零部件“卡脖子”,一直是各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方面,长沙经开区的工程机械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

三一集团启动近30个“灯塔工厂”或智能车间项目建设,设计制造了发动机、马达、轴承、液压件等各种关键零部件,近万台生产设备实时互联,在各项关键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无人化、智能化,效率和产能均大幅提升。

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中,汽车产业的“芯”动力——发动机已经逐渐实现国产化、本地化生产。去年,湖南道依茨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

另一方面,长沙经开区积极引进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填补产业链空白。恒力液压、诺玛液压、凯恩利液压、凯鹏液流器材、盈旺汽车车身等工程机械及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企业纷纷落地园区。

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同时,长沙经开区将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各自领域大放光彩。

在长沙经开区2021年“揭榜挂帅”的9个项目中,铁建重工“数字孪生”项目显得尤为亮眼。目前,铁建正在全力攻克基于数字孪生的盾构装备运行模拟、基于数字孪生的地质环境实时预测、基于数字孪生的凿岩台车智能化施工、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运维决策4大应用场景。铁建重工电气与智能研究院邹今检表示,通过对4个场景提炼数字孪生关键共性技术,形成应用示范,铁建重工将为提高我国高端定制装备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山河智能坚守“先导式创新”的使命,打造行业特色,以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强。

9月15日,山河智能“逐梦山河 不负使命”创新成果展示会举行。近一年来,山河智能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路径,深化“一点三线”战略布局,创新产品呈现出喷涌之势。

其工程机械数字样机及孪生技术,被列入2021年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开发了国内首台5G智能遥控旋挖钻机,引领行业发展;遥控和水陆两用挖掘机、山河飞玥无人直升机等应急救援装参与河南省水灾等多地应急抢险救灾活动。

此外,在航空装备领域,山河智能研制了我国首款700kg起飞重量的轻型运动飞机并获颁适航认证;具备超短距起降能力的SA70U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成功完成首飞。

与此同时,山河智能加快推进全球化发展进程,紧跟“一带一路”加快布局,产品已覆盖90%以上“一带一路”国家。今年3月,山河智能自主研发的微小挖掘机首次出口日本。

山河智能

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中,区块链产业是核心。园区成立了星沙区块链产业园,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为实体经济赋能的可能性。

今年7月,长沙经开区出台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面推进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亘晟门窗是一家致力于铝合金门窗设计、制作加工、安装及售后服务,并具备门窗幕墙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的现代化大型门窗幕墙生产企业。目前,其正在实施“5G+人工智能+区块链赋能的数字化工厂”试点示范项目。

亘晟门窗对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搭建了5G工程流水线、家装流水线,引入数控锯切、数控加工中心,采用机器手臂进行物料分拣,引入MES系统,将数控锯切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流水线、无人仓库、无人送料车信息通过MES进行交互,可视化呈现订单加工进展,进行同步电子大屏可视化监控。

目前,生产车间4条生产线已改造完成。项目实施后,每条产线平均减少了2/3的工位,而效率都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外框产线的产能直接提升了50%。

园区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还包括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方面,这也是经开区区块发布的6大创新案例之一。

实施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最初的动力来自企业诉求。据悉,一项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要一到两年,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将产生知识产权纠纷,企业将面临“举证难”。依托新成立的湖南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长沙经开区区块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存证模式,提高电子数据效力加强司法验证,对接国际标准探索全球认证,构建起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该模式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但还未注册成为知识产权的、有潜在价值的电子数据以及商业秘密的保护难题,为完善和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索了新的路径。

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等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园区汇集了源品生物、海凭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微智医疗、赛隆药业、华创医疗等一批企业。

作为湖南省2019年重点产业建设项目,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涵盖了细胞储存、细胞生产制备、细胞药品研发与临床转化应用全产业链。

源品生物

去年年底,湖南源品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功能减退”成功入选2020年度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源品细胞生物研发副总裁薛志刚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针对不同的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夯实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的疾病科研基础,以此加快干细胞治疗成果转化。”

三、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上

围绕创新和开放主题,长沙经开区先行先试、抢抓先机,竭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年来,长沙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人才、科技、产业、金融、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一揽子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具有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在今天的政策发布会上,重磅发布了“惠企政策措施100条”。

100条、多达9000多字的“政策包”被分为包括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促进创业投资和贸易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支持人才集聚发展、税务服务便利化、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强化关键要素保障8个方面,几乎囊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生命周期。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经开区区块建设一周年政策发布会

如果说,政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平台,则是金字招牌。

三一科学城作为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既是“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发展的典范,又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企业的示范。

由长沙经开区和三一集团政企共建、携手打造的三一科学城,目前已完成整体初步规划,并成为长沙经开区区块的5大功能性平台之首。三一科学城建成后,将实现3个改变:从生产主导转向创新主导、从工业厂区转向综合城区、从服务工人转向服务工程师。通过项目,三一与长沙经开区将携手探索政企合作片区开发的新模式、湖南自贸区政策创新的新机制以及三一转型为城市运营商的新理念。

打造平台的同时,长沙经开区也致力于做好服务。

比如,率先推行外贸企业注册“七合一”便利服务,实现外贸企业经营许可七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创业秘书”服务和创新政策精准服务体系,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为企业精准画像,给政策精准赋能。

又如,通过“金融集市+区块链”集成式金融服务模式,依托“金融集市”搭建“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集成企业信用评级系统、金融集市系统、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大数据风控服务系统等创新服务业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一科学城的规划里有一个说法:“我们要让这个随处可见工程机械的地方,也拥有长沙的“烟火气”,让更多的优秀人才都愿意留在这里生活,不仅仅是工作。”

此前,长沙经开区出台加快人才集聚发展的措施及细则,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对于来长沙经开区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和外籍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扶持;对入驻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机构,给予最高500万元入驻奖励。

今年7月,长沙经开区举行2021年“高精尖缺”人才揭榜荐才活动,现场发布“2021年长沙经开区‘高精尖缺’人才招募榜单”,首批共有14家企业发布了107个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这是长沙经开区在中高端人才引才模式中的创新,以此来帮助企业对接猎头机构、引进中高端人才。

同时,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租赁市场,建成全省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对象有6万余人。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

数据显示,长沙经开区区块已集聚人才总量达20万人,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76人,省市技能大师、技术工匠近5000人,常住外籍人才近200人;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10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家;打造了三一众创、德普企业公元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基地8家,获评了“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示范机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国字号招牌,人才创新创业创意活力竞相迸发。

以制造业为本、以创新为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上,长沙经开区抓住了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智高点”。

Tags: 长沙经开区  出圈  三部曲  长沙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