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财经
进军新能源,蓝思科技“去苹果”化再下一棋
潇湘眼洁
2021-11-04 18:03:08
阅读:3572
来源:潇湘眼原创
作者:李晓雨
提要蓝思科技围绕自己的“玻璃主业”,不断进行产业延伸和赛道扩展。
【潇湘眼】11月4日消息,近日,蓝思科技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南蓝思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思新能源),注册资本10亿元,主要用来从事光伏玻璃产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光伏发电项目等业务。
2016年的股东大会上,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蓝思科技会逐渐成为超市一样的一站式平台,客户来了想买什么就都能买得到。”
蓝思新能源的成立,则是抓住了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风口,既意味着蓝思科技业务在拓展拓展,也是蓝思科技布局“去苹果化”的重要一棋。
营收依赖苹果
蓝思科技被称为“苹果产业链龙头”。
2007年,蓝思科技搭上苹果“顺风车”,成为苹果的产业链重要一环,主要任务是对玻璃基板“金刚玻璃”进行再加工。
随着苹果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大号召力,巨量订单和远高同行业的毛利红利下,蓝思科技一举成为手机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
根据蓝思科技2015年披露的招股说明书,2014年苹果带来的68.78亿元销售额,占蓝思科技收入总额的近五成。
与此同时,过于依赖苹果,也让蓝思科技少了些抗风险指数。
2018年,苹果手机销量出现下滑,比2017年少了2.7%。
蓝思科技的利润一落千丈。净利润从2017年的18.68亿元,降到了-4亿,同比减少121.44%。
蓝思科技也处在“随时被苹果辞退”的危机中。
苹果供应链随时更新,如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苹果需求,会被踢出供应链。迄今为止,国内已经有34家供应商退出苹果供应链。
典型代表如,国内著名镜头模组企业欧菲光,成为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后,欧菲光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一。但在2021年上半年,欧菲光退出苹果供应链,利润暴跌90%,半年仅赚3400万元。
深度广度齐发力
近些年,蓝思科技围绕自己的“玻璃主业”,不断进行产业延伸和赛道扩展。
一方面,蓝思科技的业务聚焦到国内市场。
2017年开始,蓝思科技加强国内产品销售,实现内销收入43.84亿元,同比增长88.07%;2018年蓝思科技内销客户产品销量和平均销售单价均有所上升,产品内销收入进一步攀升至80.99亿元。
2019年一季度,华为取代苹果的位置成为蓝思科技最大的客户。
另一方面,除了发展手机领域业务,蓝思科技2015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做汽车的中控屏、反光镜、后视镜等业务。目前,蓝思已经与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理想、蔚来等一众国内外知名品牌达成长期合作。截至2021年三季度,蓝思科技新能源客户数量已增至20多家。
今年11月,蓝思科技正式宣布进军光伏领域,成立蓝思新能源。“公司已提前对光伏玻璃等产品进行了技术研发、产线和产品验证。”除了队伍组建和技术路线确认,公告并称,公司已得到相关行业客户的认可。
为了走稳多元化之路,蓝思在研发上可谓下了狠心。2021年蓝思科技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蓝思营收入339.26亿的研发成本256.87亿,研发占比达到75.5%。
研发效果也颇为亮眼。前不久发布的《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蓝思科技位列79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