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园区 > 湖南

长沙经开区全速推进亩均效益改革

潇湘眼洁 2022-07-07 15:17:30 阅读:3282 来源:产经周刊 分享:

提要实施亩均效益改革,为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赋能。

今年早春,长沙经开区刀刃向内启动的这一场自我革命,走在了全市前列,成为了长沙谋求新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园区典型,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这就是园区正在全速推进的亩均效益改革工作。那么长沙经开区究竟是如何进行亩均效益改革的?今日小编,为您揭开谜底。

实施亩均效益改革,为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赋能。2022年3月9日长沙经开区召开亩均效益提升动员大会,提出了“改革再出发·亩均论英雄”口号。

一个季度过去,6月29日,长沙经开区再次召开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1次会议。会议通报了亩均效益改革提升工作总体情况、全面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园区空闲(低效)土地利用清理专项行动、低效用地二次招商工作、小微园区建设等情况,审议并通过了《长沙经开区亩均效益帮扶类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联点方案》。

突出改革实效,于变局中开新局,牢固树立“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理念,以“五好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政策导向,突出绿色发展,提升亩均效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锐意进取的长沙经开区正为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强大支撑。

前端

确立评价机制

精准考量企业发展潜能摸着石头过河,趟入改革“深水区”是长沙经开区亩均效益改革的真实写照。前期,长沙经开区对全国及省市关于盘活低效用地的现行政策和典型案例进行了全面梳理。3月出台《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后,与之配套的长沙经开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制定工作依旧称得上“谨慎”二字。

“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敏感度高,企业关切、社会关注,是一项极为重要且严肃的工作,事关企业分类支持和产业扶持导向,评价工作必须做到科学规范、客观公正。”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的调研与学习,园区首先出台了《长沙经开区深化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价办法》),随后又通过广泛征集吸纳意见、管委会分管领导组织各部门进行专题会商等方式,对《评价办法》进行了充分研究,分三轮共征求修改意见32条,均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了采纳吸收。5月30日,长沙市组织召开了亩均效益改革工作动员暨培训会,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沙经开区再次结合会议精神和园区实际,对《评价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

目前,《评价办法》共设定4项综合评价基准指标,包括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社保就业人数;设定科技创新、升高上市、人才专利、智改数转、单独小隐等13项加分制指标;设定固投增量、亩均税收等7 项调档指标;设定产业导向等6项直接认定指标等。“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主要考虑是,不仅基于企业现状进行评价,还看重企业在科技创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评价办法》将订立出A、B、C、D档企业名单,园区将定期发布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并依据其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分类评级、分类施策。对于低效用地的改造提升,园区将分别采取提升改造、二次招商、产权转让、兼并重组、协议置换、收储回购等方式支持企业提升亩均效益。

成果

创新招商模式

小微园区开创发展新局面如何让低效利用土地实现“凤凰涅槃”?使用土地的企业是关键。为此,长沙经开区一方面加快推进小微园区建设工作,让企业提高开发强度,建设生产、研发、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高端化工业园区,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推进“腾笼换鸟”,积极盘活“两区”低效产业用地,鼓励引导企业“二次招商”。

在3月份,园区出台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进“两区”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要通过三年行动,亩均税收5万元(含)以下的低效企业全部清零,亩均税收5万元以上至10万元(含)以下的低效企业提升转型率达60%以上,创业基地(含经认定的小微园区)成为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产业平台。同步出台的《关于加快小微园区建设提高亩均效益的实施办法》,推出“六大红利”,赋能企业发展,包括土地价款不增收、报建实行“零收费”、研发用房比例加大、产权分割可转让、亩均税收有奖励、园区运营有补贴等六个方面。通过加强政策供给、优化审批服务,打造小微园区建设新模式,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亩均效益提升。政策出台后,受到了园区众多企业和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的积极响应,湖南省政务管理服务局、长沙自贸片区也把小微园区政策作为先进制造业放管服改革和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共有19家企业提出小微园区建设意向, 6个项目已准入,其中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在开展项目策划和前期对接工作。

湖南湘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联科技”)位于长沙经开区盼盼路12号,占地面积30亩,主营建筑遮阳节能环保产品。依靠园区“小微园区”政策支持,湘联科技拟新增投资约1.5亿元,对原有土地待开发部分15亩进行升级利用,建设“湘联建筑遮阳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小微园区。预计投产3年内达产,达产年产值3.7亿元,达产年税收2300万元,亩均税收提升至50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长沙经开区在星沙商务中心区范围内已腾出原可口可乐、中富容器等商业用地约108亩,并与多个企业进行了洽谈,有望加快储备一批高质量总部型经济项目。为加快小微园区建设,助推小微园区高质量发展,长沙经开区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推行“三大服务”覆盖小微园区建设运营全过程。包括推行工程建设“四即”审批服务,项目审批整体提速30%;创新招商引资服务,带领小微园区建设运营单位赴北上广深组团招商,系统引导项目对口进驻专业园区;打造全方位金融帮扶服务,提供小微园区“政策贷”一揽子服务方案,减少企业投融资成本。

招商方面,与东莞银行、浦发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借助两家银行在其总部地区丰富的客户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开展招商,以银行为媒介,吸引东莞、上海等地企业来园区投资创业。同时,积极与区内17个工业地产联合招商、紧密合作。6月9日下午,长沙经开区联合中电光谷智能产业园、高峰智能制造产业园在深圳市中电智谷迪富大厦成功举办了专场招商推介会,位于广州的新欧机械东晟密封等6家工程机械产业链配套企业计划落户高峰产业园。此外,中电智造园也与10多家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领域内的项目达成意向签约。数据显示,1-6月,园区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其中,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1家,储备重点在谈项目达20家。

方向

强化资源整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之路无坦途,改革永远在路上。在这场“改革再出发·亩均论英雄”的改革浪潮里,提高亩均效益盘活低效产业用地主题不会变化,对“企业、地块、项目”等资源的整合也势在必行。为了加速推进低效企业转型升级,园区通过前期走访摸底和《评价办法》,确定了50余家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企业,30余家亩均效益D类企业(不含规下工业企业),构成亩均效益帮扶类企业名单。

同时,园区还按照省市部署,采取督促开工建设、转让(兼并重组)、协商收回等方式,对多个项目开展盘活工作。预计今年完成处置土地12宗。目前,园区可供招商引资工业用地达到11宗(不含星沙产业基地),园区企业所有的未开发工业用地共26宗,截至6月共有19家企业提出小微园区建设意向,中电光谷、明和光电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同样是亩均效益改革的重头戏。在今年,园区推出了小微园区项目全流程审批和帮代办服务,为首个小微园区建设试点项目“中电数智园”节约了3个月施工时间。牵头成立了3个转型升级服务工作组,通过送政策、听心声、解难题,走访了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的60余家企业,初步摸清并分类整理了自主转型方案。此外,还推行“金融集市2.0”融资服务新模式,为小微园区投资主体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在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的《长沙经开区亩均效益帮扶类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联点方案》(以下简称“联点方案”)也是优化亩均效益改革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按照《联点方案》要求,长沙经开区的工作人员将对园区用地5亩以上、亩均税收1万元(含)以下的帮扶类企业(依据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动态调整)进行联点服务。联点工作人员将深入细致对接企业,对初步提出自主转型、合作转型、建设小微园区或拟返还土地等意向的企业,主动提供针对性服务,帮助企业吃透弄懂政策、用好用活政策,积极牵线搭桥,助推企业转型意向转化为落地举措等。

寻求突破、改变现状。园区发起的这一场自我革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协同机制逐步建立,家底情况基本摸清,未来发展方向可期。长沙经开区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长沙经开区将围绕改革目标,聚焦“两区”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按照“一年新突破,两年再提升,三年创示范”总要求,抓好任务落地,尽快打开局面,积极稳妥推进,取得更多实效。

Tags: 园区  长沙经开区  亩均效益  创新  改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