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长株潭 > 长沙

长沙的科技后劲,比大家想象的会更强大!

潇湘眼杰 2022-08-23 20:51:49 阅读:2865 来源:潇湘眼原创/丁丁 分享:

提要科技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

大多数人还在啧啧称奇长沙人能吃会玩爱享受,没想到长沙也在闷声干大事。

如今,长沙的科研实力在全国范围内,早已无法小觑。

根据湖南省科技厅给出的官方统计,截至今年8月,湖南共建有1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数量位居全国第八。

其中,今年7月在长沙揭牌的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省会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科研门面,在科技部的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测评中,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八,排在长沙前面的七个城市,分别是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中部六省中,长沙的科研能力,仅次于武汉。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估报告,图源于科技部

一听到技术研究,一听到实验室,大家可能会觉得云里雾里,觉得离咱们生活太远。

事实却不尽然。

咱们吃的每一口饭,穿的每一件衣服,乘坐的每一样交通工具,背后都离不开技术支持。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杂交水稻,不就是湖南农业生产领域的育种技术大革新嘛。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

今年7月,岳麓山实验室和杂交水稻实验室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长沙揭牌,前者聚焦种植和养殖两大领域,实验成果是让我们吃得丰富,吃得安心;后者围绕杂交水稻的分子育种、智能育种与生物育种技术,实验成果是让全球人民没有饥饿焦虑,吃得放心。

 7月20日上午,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省长毛伟明共同为岳麓山实验室揭牌。(来源:湖南省政府官网)

而在丰富广大市民口腹之欲的基础上,长沙一连落地两大国家级实验室,还有更为深远的可持续能量。

1

科研是擦亮城市品牌的主力

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同属中部六省,安徽省合肥市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先给大家看一个数据。10年前,合肥的GDP是0.36万亿,长沙是0.55万亿。十年后,合肥1.14万亿,长沙1.33万亿。

从数据上看,长沙的GDP数值高,经济发展一直优越于合肥,但看两大城市的增长率,合肥GDP 10年增长近2.17倍,长沙增长1.42倍,要是把评比时间线拉长一些,长沙的GDP就可能不一定永远领先合肥。

而细究合肥的崛起密码,每一个合肥人都能说出点门道来:科研技术。

打响“科里科气”的城市品牌标签,以及贴在合肥身上的数个名片——全球家电之都、中国光伏第一城、平板显示器之都、中国最牛风投机构——背后支撑都来源于创新技术。

合肥高新区科大讯飞产业园,图源于合肥交通广播

不管是行业地位——合肥是比肩上海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拥有的“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数量居于全国首位。

还是产业布局——过去几年合肥的产业布局都与前沿技术息息相关,如引进京东方,推动液晶屏产业集聚;投资芯片产业,吸引大批集成电路产业龙头入驻;支援蔚来,扎入新能源车产业链等等。

以及城市品质——遍布城市各处的高校院所、大型科研设施、创新产业园、高新技术企业等设施,让整个合肥的城市气质中带着一份“学霸”劲儿。

科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而城市的强大,比拼到决赛圈,PK的永远是人才,以及前沿科技能力。

换言之,无论当下国内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竞争赛道多么眼花缭乱,竞争诸如“国家中心城市”、“教育大市”、“网红城市”抑或“人口大市”等等品牌标签,但在时光淬炼下,未来国内竞争最激烈的城市品牌只会是“科技之都”。

如上图科技部的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测评表,就深刻诠释了深圳用40年创造出来的中国“深圳奇迹”的科研内核。

聚焦到中部六省,武汉、长沙、合肥的科创实力已经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八、第九,距离已经相当接近。

中部六省的科研竞争激烈,图源于大河网

未来长沙如果要在中部六省会,乃至全国各大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中科研实力稳步向前,未来的科研投入必然要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力争打造出科技强市。

2

长沙打造“科技强市”ing

岳麓山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大科城)或许就是长沙打造“科技强市”的起点。

这座坐落在岳麓山脚,集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几乎所有长株潭高校的湖南“硅谷”,坐拥33名“两院”院士,95名长江学者,数十万名高校学子,科教资源在整个湖南省内无出其右。

湖南省委书记、省长毛伟明共同为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来源:湖南省政府官网)

截至去年9月,大科城内入驻的科创企业达到5769家,包括特种玻璃研究院、创智和宇、航天金刚石研究院等科创企业和科研机构,京东智联云、集商网等企业以及58众创等双创平台。

随着湖南“硅谷”渐成气候,长沙科研气质引来全国各大高校注目。

去年5月,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率队北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考察学习,并顺利签订下相关合作条约。

根据协议内容,长沙将和北京大学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健康与生命科学、文化创意等领域深化合作;跟清华大学则围绕智能装备、储能材料、工程机械等方向,共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促进清华校友在长沙发展。

长沙跟北京大学签约,图源于北京大学新闻网

长沙跟中科所则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大科学装置布局等领域深度合作。

去年7月,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大学4所高校40多位学子南下长沙,专程来大科城参观学习。

截至今年8月,北京大学"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如约落地长沙高新区清华大学在长沙设立"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长沙基地",去年首批21名清华大学研究生在长沙企业实践期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8项,创造预估经济效益150万元。

随着长沙 “科里科气”的气质愈发浓厚,去年年底,长沙顺势而为,官宣启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工程,今年7月更是一次性揭牌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杂交水稻实验室。

两大国家级实验室的落地,对长沙乃至整个湖南而言,意义非凡。

一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强,依托于大科城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础,从研发到成果转化、实际生产,效率最快,最易形成产业协同,也最易产出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岳麓山实验室、杂交水稻实验室的落地,无疑是站在长沙乃至湖南作为“鱼米之乡”的产业肩膀上起舞。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图源于红网

湖南不缺农业人才——8位农业领域院士,4000多名科研人员,人才储备丰富;湖南也不缺平台——湖南的商业化育种规模和水平常年稳居国内第一,是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产销第一大省,孵化出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等种业龙头企业。

伴随两大国家级实验室落地,前者剑指国际一流种业实验室,后者要突破杂交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必然有力促进湖南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擦亮“鱼米之乡”的城市金字品牌。

3

科研院所是吸引人才的永动机

随着长沙科研基础设施愈发丰富,吸引更多国家级实验室落地,长沙终将改变湖南“人口流出”的方向,并成为国内第一梯队的“科技强市”。

为什么我们敢说长沙可以靠科研实力,改变整个湖南省的“人口流失”现状?

众所周知,科研院所是人才聚集的高地,越是顶级的实验室,汇聚的科研人才越是优秀。

典型如岳麓山实验室,矢志打造国际一流种业实验室之余,核心目标还包括“聚集人才”——2025年前集聚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3000人+,2030年前集聚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6000人+。

对一向热衷“抢人”的长沙而言,坐拥各行各业的顶级科研院所,无异于掌握人才吸引永动机。

一直以来,中部六省的共同困境是人口流失,湖南更是如此。

早些年因产业缺乏优势,就业环境不友好,工资不高等因素促使一批批湖南人离湘就业,湖南人也因此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要劳动力。坊间甚至有人调侃,湖南的外部省会是在深圳。

科研院所的落地,除了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的聚集和发展,还能顺手将产业上下游所有从业者留在本地,并在人才与科研院所互相成就的正循环互动中,吸引来更多的人才。

中南大学前校长黄伯云,研发出来的航空刹车片,一举打破欧美技术垄断,保障国产大飞机正常运行;而他领衔的湖南博科瑞新材院士工作站,同样突破了国内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瓶颈,为湖南两大千亿产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保驾护航,得以联动的就业者数不胜数。

黄伯云院士,图源于掌上长沙

前中南大学教授何清华,将“液压静力压桩机”从实验室推向全球,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截至目前,何清华创办的“山河智能”,已经是长沙—工程机产业四大之一,内部员工超过7000名。

何清华教授在大会上发言,图源于湖南日报

而随着实验室成果迈入市场,将进一步反哺实验室的人才建设。

三一重工能跻身到湖南第一大民企,国内最大、全球第三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背后离不开对科研人才的重视。

截至目前,三一重工申请的专利达到了10278项,授权专利7613项,申请及授权数居国内行业第一。截至目前,三一重工集团员工超4万人,按照三一规划,未来3-5年,集团内掌握科研话语权的工程师比重将达到近75%。

这就不难理解,合肥能依托中科大,释放的经济能量能如此巨大。而长沙作为教育强市,坐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985、211高校,人才储备一直很丰富。

典型如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直接推动湖南成为比肩珠三角、长三角的国内北斗产业脊梁,为湖南积累下北斗领域3大院士工作站,5大重点实验室,10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背靠如此优越的人才基础,随着全市高高举起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大旗,长沙从“教育强市”转化为“科技强市”几乎势在必行。

今年7月两大国家级实验室落地长沙便是一个标志性的开始。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长沙会落地更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打造更为丰富的强势产业版图。

届时,长沙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多元,城市品质更加丰富,大家对长沙的了解也将不仅仅局限于“消费之都”、“媒体之都”、“网红之城”等等。

期待长沙的持续进化。

Tags: 长沙  合肥  新一线  科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