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财经

湖南4.9亿吨超大型锂矿背后,藏着哪些细节?

潇湘眼杰 2025-07-11 11:01:07 阅读:2208 来源:湖南日报/于淼 分享:

提要锂,被称为未来“金属之王”,也被誉为“白色石油”。

(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通讯员供图)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7月8日披露,湖南省地质院下属的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简称“湖南省地质院矿调所”)在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同时,伴生铷、钨、锡、铌、钽等多种战略矿产,均达中型以上规模。

锂,被称为未来“金属之王”,也被誉为“白色石油”,是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核工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它的资源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此次探获,将助力“家里有矿”的湖南进一步构建新能源万亿级产业链。那么,相当于13个大型锂矿床的超大型锂矿床,是如何被发现的?

南岭山脉探出“白色石油”

“此次勘查,真是在悬崖峭壁上‘摸石头过河’。”鸡脚山锂矿项目负责人陈志强说,鸡脚山矿区发现锂矿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多年前。

2003年到2014年,湖南省地质院矿调所曾承担鸡脚山普查,对矿区资料十分熟悉。2022年10月,湖南省启动锂矿靶区优选工作,技术人员在梳理历史资料时,敏锐地注意到鸡脚山矿区广泛发育的北西向铁锂云母石英脉带。

“这一发现让我们产生了物质来源可能源于深部岩体的猜想。”陈志强回忆道。通过类比研究江西宜春的锂矿成矿特征,他们大胆推断:通天庙岩体可能蕴藏锂矿。

然而,关于鸡脚山矿区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施工到什么程度、钻到多深才能发现锂矿,都要小心论证。

带着深深的疑问,从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地质队员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跋山涉水、寻找锂矿之旅。

通天庙矿段如它的名字一样,高耸入云,山顶海拔1400多米。地貌仿佛被巨斧子劈过一般,沟谷呈“V”字形深切,坡角常超过45度,车辆难以前行。

四驱车无法到达的地方,地质人员就用脚步抵达。

炎炎夏日,天微亮时,地质工作人员就带上地质锤、罗盘、标本袋、登山绳、干粮、砍刀和水,在山林深处对沿途老窿、地质界线以及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调查。

“勘查时,偶尔会碰到‘不老实’的岩石。”项目副负责人胡玉灵说,“有一次我踩在岩石上,刚要移动,整体坡面就开始滑动,人和碎石一起下滑了三四米,还好最后被灌木丛拦住了,但腿上也划开了一道大口子。”

山峦耸立,溪沟纵横。除了路途的艰辛,还有毒蛇、山蚂蟥让勘查人员头皮发麻。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多名成员经历了山蚂蟥的蜇咬。讲述时,胡玉灵摸了摸身上的伤口,仍然心有余悸。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6月,实验室分析确认通天庙岩体中存在丰富的锂元素。后续勘探工作揭示出两个主要矿体:1号矿体走向长1100米,倾向延伸约1500米,平均真厚度87.4米;2号矿体走向长1300米,倾向延伸约1500米,平均真厚度58.7米。

(项目人员在冰冻天气下施工作业。通讯员供图)

大山深处用起“黑科技”

鸡脚山复杂的地质条件给勘探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湖南地质人也开动脑筋,传承老一辈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不断创新勘探手段。

传统勘探方式要先开路,再将勘探设备运上山,费时费力。项目组打起了无人机的主意,在山腰上建起机坪,利用无人机将设备拆解成小块,一块块运上去。

项目团队构建的无人机与索道协同的立体运输网络,空中吊运与地面索道无缝衔接,实现重型钻机模块化运输和岩芯样本的高效转运。这项创新不仅使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更实现了“零地表破坏”的绿色勘查目标。

(无人机运输模块化钻机。通讯员供图)

在详查阶段,面对深山沟壑难以开展作业的困境,项目组采用“一基多孔”技术方案。“利用现有钻孔基坪实施斜孔钻探,实现施工效率、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的多重提升。”胡玉灵说,在一个洞中打出不同角度的斜孔,可以避免险峻地段重复施工。勘探期间,共完成钻孔227个,累计钻探9万多米。

鸡脚山下的矿床长什么样?项目组给它“拍了三维照片”,仔细研究。

面对复杂矿体勘探的技术挑战,项目组应用三维智能建模技术,构建矿体三维模型,直观展示矿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勘查工程布置、资源估算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时数据更新和智能分析,我们能动态优化钻探方案,使资源评估准确率大幅提升。”陈志强介绍。

系列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创造了“湖南速度”——一年内高效完成勘探任务,并建立锂多金属矿找矿模型。湖南省地质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拥军介绍,近年来,湖南地质打造“空天地井”一体化勘探体系,投入专项资金升级的深地探测、无人机航测等先进装备,配合290幅数字化地质图构建的精准预测模型,为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项目配套采矿、选矿、冶炼建设已全面启动。”陈志强说,目前,项目配套建设进展顺利,7.3公里长的运输廊道已全线贯通,双层皮带廊道系统实现矿石“零地表运输”,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实现绿色矿山开发树立了标杆,其他基础建设正在有序开展。

Tags: 湖南  锂矿  战略矿产  白色石油  产业链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机图文

0.2863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