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湖南 > 财经
湖南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卫星生产基地—— “让更多企业用得起卫星”
潇湘眼杰
2023-09-14 12:25:37
阅读:2223
来源:湖南日报/刘奕楠
提要卫星,距离我们很远,却离生活很近。“红灯即将变绿,请直行……”

(2023世界计算大会采访团在株洲北斗产业园采访。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摄)
卫星,距离我们很远,却离生活很近。“红灯即将变绿,请直行……”打开手机导航,红绿灯倒计时精准到秒,几乎准确无误。这就是卫星带来的便利。
9月7日,记者跟来到株洲北斗产业园,这里集聚了一批航天领域重点企业,已落地北斗应用领域项目31个。
湖南赛德雷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卫星工厂”。“目前我们‘送上天’的卫星有17颗。新近又签了4颗,正在加紧研发、生产。”赛德雷特联合创始人安好告诉记者。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监测、应急等行业对于商业航天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价格贵、货期长、运管难、产量少,是商业航天应用面临的四大“痛点”。赛德雷特的目标,正是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卫星生产基地,批量化生产卫星,把价格“打”下来。
“目前,一颗卫星价格在5000万元以上。依靠现代工业化体系,批量化研发、制造卫星,在满产情况下,可以将整颗卫星的制造成本降低50%,让更多企业用得起卫星。”安好介绍。赛德雷特正在建设一条智能化卫星生产线,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具备每年批量化研制150颗卫星的能力,从而大幅缩短交货期,降低卫星生产成本。
更多卫星上天,将助力人们“登高望远”。
来到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王余华向记者展示“株洲星座”的运行轨迹。7月28日,国内第一个混合式雷达遥感卫星星座——“株洲星座”正式发布,目前已有4颗卫星“上天”,预计在2025年完成16颗卫星组网。
记者从大屏幕上看到,“株洲星座”拍回一张张黑白照片,马路、桥梁、河湖,一目了然。王余华介绍,“株洲星座”可在地形测绘、应急响应、智慧交通、农林水利、气象环保以及国防军工等多行业进行应用,目前已有政府部门、相关企业购买服务。
“立足北斗又不限于北斗,依托株洲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商业卫星装备制造业。”株洲北斗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通过5年时间,实现商业卫星全产业链总规模500亿元。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湖南知名商城即将闭店!
日前,平和堂(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内部通告称,“株洲店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停止营业,2023年7月31日之前进行现场撤离。” -
台湾新增174例本土病例,新增死亡病例26例
台湾新增174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连续30天本土确诊超百例。 -
湖南省住建领域安全生产稳定向好!C、D级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全部管控到位
今年以来,全省住建系统全力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推动全省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
春节假期第五天,湖南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02.09% 实现营业收入超2亿元
春节假期第五天(正月初四),全省共纳入假日统计监测单位925家,接待游客198.54万人次,同比增长102.09%,实现营业收入20662.075万元。